return ✕︎

數位民主的日常

看見「萬物聯網」,我們將智慧聯網
看見「虛擬實境」,我們將實境共享
看見「機器學習」,我們將協力學習
看見「用戶體驗」,我們將體驗人際
聽說「奇點即將接近」—— 多元宇宙,已經來臨。

如果不是居住在臺灣生活、且時常往來體驗這裡的風土人情,就很難理解這樣的成就意味著什麼;而對於居住在臺灣的人來說,許多特色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因此,我們主要提供具體的例證和量化分析,說明臺灣的數位公民基礎建設,與世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不同之處。由於實例眾多而篇幅有限,因此我們挑選了六個不同的範例,大致涵蓋 2012 年起的相關行動。

零時政府

與其他機構相比,零時政府(g0v,發音為 gov-zero)運動更能象徵臺灣的公民社會基礎。g0v 成立於 2012 年,由公民黑客高嘉良(Kao Chia-liang)等人發起,運用「松」、「坑」、「人」三個概念,透過科技與協作改善臺灣的公民環境[1]。源於對政府數位服務品質和資料透明度的不滿,公民黑客們抓取政府網站(後綴為 gov.tw),並且建立更好用、更鼓勵全民參與的版本,發表在 g0v.tw 上。

g0v 的「公民黑客」精神濃厚,強調「放碼過來」,直接用程式來溝通的行動力,讓它迅速躍升為全球前 3 的知名公民黑客社群。g0v 獨特的命名方式,將政府(government)的 "o" 換成 "0",象徵著從零開始重新思考政府的角色,以及對數位原生世代的認同。這些「分叉」版本的政府網站(例如下文將提到的口罩地圖),往往更受到社會支持。在 318 運動後,張善政等政府官員,開始將這些設計「合併」回政府服務裡[2]

g0v-venn

公民黑客與非技術性民間團體的定期互動,被稱為「jothon(揪松)」。雖然黑客松在世界許多地方都很常見,然而 g0v 實踐的一些獨特之處,包括參與者的多樣性(多數為非技術人員,男女比例幾乎完全平等)、處理民間問題而非商業成果,以及與許多公民組織的密切協作。

「不要問為何沒有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這句口號使 g0v 社群被稱為「沒有人運動」。這些特點,也反映在上圖中用來解釋該運動意圖的示意圖中。正如我們將在下文中指出的,本章的許多公民倡議都是從 g0v 出發,或與其緊密關聯。

318 運動

儘管 g0v 在最初幾年就獲得了相當程度的關注和支持,但在上述的太陽花運動中更為大眾所知。在佔領立法院期間,g0v 社群中數百名貢獻者協助廣播、記錄和傳達公民行動。直播引發了公眾的熱烈討論,促使攤販、律師、教師和設計師們都捲起袖子,參與各種線上和線下的行動[3],透過數位工具整合群眾募資、遊行和國際聲援的資源。[4]

2014 年 3 月 30 日,50 萬人走上街頭,這是臺灣規模最大的示威遊行之一。他們提出的要求,即在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前進行審查程序,在佔領開始約三週後的 4 月 6 日獲得立法院長王金平同意而結束。g0v 對雙方的貢獻以及對矛盾的解決,使得當時的政府看到了 g0v 方法的優點,促使閣員蔡玉玲邀請作者之一協助政務,並開始參加和支持 g0v 專案,將越來越多的政府資料主動公開。

許多太陽花參與者致力於開放政府運動;隨後的地方(2014 年)和總統(2016 年)選舉結果,泛綠的支持率大幅上升了約 10 個百分點。太陽花領袖成立了新興政黨「時代力量」,包括臺灣著名搖滾明星林昶佐。這些事件增加了 g0v 的動力,並促成作者之一擔任負責開放政府、社會創新和青年參與的政務委員。

vTaiwan 與 Join

將 g0v 模式導入治理制度的過程,需要將這些爭議解決方法,應用於更廣泛的政策問題。這導致了 vTaiwan 的設立,這是由 g0v 發起的專案,旨在產出符合各利益關係人期待,也貼近實際需求的法規內容。這個過程涉及許多步驟(提案、意見徵集、審議和研擬草案),每個步驟都運用許多開源軟體,但特別因其使用當時(2015)新穎的、基於機器學習的 Polis 共筆調查技術而聞名,我們將在〈05-04 審議〉章節進一步討論。Polis 的運作方式類似 Twitter/X 等線上交流工具,但它採用降維技術將意見分群。Polis 並非顯示最大限度地提高點擊率的內容,而是展示存在的意見叢集,並強調橋接它們的陳述。這種方法有助於形成共識,並更好地理解分歧的界線。

vtaiwan-polis

vTaiwan 的目的是為積極的參與者,提供實驗性、高接觸、緊密協作的平台。它在高峰期擁有約 20 萬用戶,約佔臺灣人口的 1 %,並對 28 個問題進行了詳細審議,其中 80% 導致了法規調適。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技術監管方面的問題,例如共乘監管、對未經同意的親密圖像的反應、金融科技沙盒和對 AI 的治理。

作為去中心化、公民主導的社群,vTaiwan 也是不斷演變和適應的有機體,因為公民志願者以各種方式參與其中。Covid-19 疫情的爆發,中斷了面對面的聚會,導致活躍度下降,社區的參與也經歷了低谷。該平台面臨挑戰,原因在於需要大量的志願努力、缺乏政府回應的授權,以及其關注點較為狹隘。為應對這些挑戰,vTaiwan 社群近年來一直在尋求在公眾和政府之間找到新的角色,並將其外展擴展到臺灣之外。振興 vTaiwan 的一項重要努力,是其在 2023 年與 OpenAI 的民主投入 AI 專案的合作。通過與查塔姆研究所的合作,以及圍繞 AI 倫理和本地化主題,組織多個實體和線上審議活動,vTaiwan 成功地將當地觀點整合到關於 AI 和技術治理的全球討論中。展望 2024 年,vTaiwan 將參與臺灣及各國 AI 相關法規的審議。除了 Polis 之外,vTaiwan 還不斷嘗試新的審議和投票工具,整合大型語言模型進行總結,致力於民主實驗,並在政策制定中尋求公眾的共識。vTaiwan 在政府之外的早期經驗,也啟發了官方 Join 平台的設計,該平台正被公民積極用作向政府提出議題和想法的途徑。

作者之一在 2016 年創辦了公共數位創新空間 (PDIS),以協助 vTaiwan 及下述各項專案,因此也支持了第二個相關平台「Join」。雖然 Join 有時也使用 Polis,但它具有更輕量級的使用者介面,主要專注於徵求更廣泛公眾的意見、建議和倡議,並且具有執行機制,來確保若提案獲得足夠的支持,政府官員必須做出回應。此外,與 vTaiwan 不同的是,Join 解決的一系列爭議,包括許多非技術問題(例如中學生的早自習時間),並且目前擁有強大的持續使用率,約有一半的人口曾經用過,平均每天有 11,000 人造訪。

黑客松、聯盟與平方投票

對許多西方人來說,這樣的數位公民參與水準可能令人驚訝,但它其實只是將通常虛擲在(反)社交媒體衝突上的一小部分精力,用於解決公共問題而已。「總統盃黑客松」則將這個概念提昇為更制度化、層級更高的協作模式,來實踐社會創新。

黑客松的組成團隊,是公務員、第三部門、學者、活動和技術專家組成的混合隊伍,從問題的結構、跨利益關係人的溝通、新資訊技術的互接、開放政府資料的應用,在長達數月的黑客松過程裡共創共學,並在政府支持下組成資料聯盟,透過集體協商來處理海洋污染、空氣品質監測、野火預警系統,和一系列不平等議題。

總統盃運用平方投票,我們將在下文〈05-06 投票〉討論。這種模式,使得每個人都有可能支援某個獲勝者,然而,如果有人非常強烈地支援某項專案,也能替該專案帶來巨大的推動力,從而使眾多參與者至少成為部分獲勝者。總統向卓越團隊頒發的投影機獎座,也對於開放社群帶來了相當程度的政治授權。

近年來,這種做法已經擴展到技術解決方案範疇之外。「點子松(ideathon)」站在 2040 未來視角,結合群眾參與,促使各界投入推測設計的活動。「公益創新.徵案100」也採用了平方募資(詳見〈05-06 社會市場〉),來資助富有公共價值的專案。

疫情

這些賦予政府更敏捷地與民間協力的方法,在 Covid-19 疫情期間得到了最顯著的體現。根據下文將提到的統計數據,臺灣是世界上應對疫情最有效的國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在沒有採取封城措施的情況下,實現了全球最低的疫情死亡率之一,同時保持了位於全球前列的經濟增長率。作為島國,並且有隨時準備反應的流行病學家擔任副總統,同時也限制了境外旅客,這些因素顯然都很關鍵,但一系列技術干預措施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口罩地圖」,可說是與我們上文描述的公民黑客文化最一致的案例。鑒於過去 SARS 防疫的經驗,口罩在 1 月下旬開始出現短缺,而當時世界上幾乎沒有人聽說過 Covid-19。吳展瑋等公民黑客著手撰寫程式、同時在 g0v 上號召「眾包」開放資料,包括超商和藥局的口罩存量,開發出「超商口罩地圖」。隨後口罩實名制政策上路,行政院主動邀集 g0v 加入開發「藥局口罩地圖」,緩解了社會的緊張氛圍,在 2 月中旬就實現廣泛的口罩配給。

臺灣應對措施的另一個關鍵方面,是嚴格的檢測、追蹤和支持隔離,以防止社區傳播。雖然大多數追蹤是透過傳統疫調方式進行,但臺灣是少數能夠普遍採用基於手機的社交距離和追蹤系統的地方,使其成為應對疫情的重要和有效成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PDIS 促進了衛生官員和深切關注隱私的 g0v 社群成員間的緊密協作,特別是考慮到臺灣缺乏獨立的隱私保護制度,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面討論。這導致了具有強大匿名性和分散式功能的系統設計,並得到了廣泛的接受。

資訊透明

在臺灣的防疫對策中,數位技術貢獻最為鮮明的,或許就是透過全民協力,來迅速且有效地對應錯誤資訊,以及刻意散佈的假訊息。這項「超能力」不僅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近年的選舉中也扮演了關鍵角色。相較之下,許多其他國家則因為缺乏資訊的真實性,而在選舉過程中面臨挑戰。

在眾多努力中,最為重要的或許就是從 g0v 衍生出的專案「Cofacts」。在這個專案中,參與的公民快速回應社群媒體上的熱門內容,以及從私人管道轉發到公開留言區的訊息,並提供解答。最新的研究顯示,與量能有限的專業事實查核機構相比,這些系統通常能夠以同等的準確性、更快的速度,且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來回應謠言。

臺灣公民社會的技術成熟度,以及來自公部門的支持,也以其他方式提供了助益。在公部門的支持下,像是 MyGoPen 這樣的組織,以及像 Gogolook 這樣的私營企業,得以為 Line 等私人通訊服務開發聊天機器人,讓民眾能夠匿名、快速地獲得對可能誤導訊息的回覆。政府與公民團體的密切合作,讓他們能夠以「以幽默對抗謠言」和「迅速、有趣、公平」的方式作為典範,進而鼓勵這樣的政策。例如,在疫情期間,有謠言稱大量生產口罩會導致衛生紙短缺,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以「咱只有一粒卡臣」等梗圖回應用衛生紙做口罩的不實訊息,更吸引了外媒大幅報導。

總的來說,這些政策幫助臺灣在不需要下架的情況下,成功對抗了「資訊疫情」,就如同臺灣在不需要封鎖的情況下,成功抗疫一樣。這一切都在我們前面提到的 2024 年 1 月 13 日大選中達到了高峰。在這場選舉中,中国發動了史無前例、由 AI 驅動的精密介選活動,卻未能成功地在臺灣製造對立,或對選舉結果產生顯著的影響。

相關專案

除了上述臺灣數位民主創新中最突出的例子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案例,由於沒有足夠的篇幅詳細討論,在此僅簡要列出:

  • 對齊大會:臺灣率先召開,廣納公民共同參與 AI 基礎模型的監管和指導,這個模式已逐漸推廣到全球。

  • 資安:臺灣在運用分散式儲存、防止惡意干擾,以及確保民眾帳戶安全的「零信任」原則方面,已成為世界領導者。

  • 金卡:臺灣透過「就業金卡」制度,提供最多元的永久居留途徑,包括透過「數位領域」授予開源和公益軟體的貢獻者。

  • 透明度:在擴展政府數據透明政策的基礎上,本書作者之一通過公開其官方會議的影音、逐字記錄,無版權限制,以此作為這樣理念的示範。

  • 數位素養教育:2019 年以來,臺灣推行具開創性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將「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列為核心素養,賦予學生成為媒體的積極共創者、具有洞察力的仲裁者等角色,而非只是被動的消費者。

  • 土地與頻譜:基於亨利・喬治的理念,臺灣擁有全球最創新的政策,透過包含強制出售權的稅收,確保土地和電磁頻譜等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我們在《4-4 財產與合約》、《5-7 社會市場》兩章將進一步討論)。

  • 開放政府聯絡人:PDIS 協助創建的跨部會公務員網絡,致力於公民參與、跨政府部門的合作,成為相關數位實踐的支持者和橋樑。

  • 寬頻接取:臺灣擁有最普及的網際網路接取率之一,並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球平均網速最快的國家。

  • 開放國會:臺灣已成為全球「開放國會」運動的領先者,嘗試各種方式使議會程序對公眾透明,並試驗創新的投票方法。

  • 數位外交:基於這些經驗,臺灣已經成為全球民主國家的顧問與導師,幫助各國應對類似的挑戰,並且實現利用數位工具提升參與和韌性的願景。

此外,這項工作贏得了公眾和政府的充分信任,因此臺灣於 2022 年 8 月成立了數位發展部,本書作者之一也從政務委員轉為首任數位部長。

十年有成

雖然上面闡述了一系列令人感到樂觀的組合,但人們依然會自然地會詢問,它們的實際數字為何?對如此眾多創新且交織的專案進行精確的因果影響追蹤顯然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超出了我們的研究範圍。但至少我們有理由詢問,在過去幾十年中,臺灣在一系列困擾大多數自由民主國家的挑戰方面的總體表現如何。我們將依次討論每一類挑戰。遺憾的是,由於臺灣的國際地位涉及複雜的地緣政治,許多標準的國際比較機構選擇不將臺灣納入其資料中,因此分析和比較的品質並不盡如人意。

經濟

雖然臺灣的經濟表現遠非最重要,但卻是最容易量化的,並為瞭解其他方面的起點提供了有用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臺灣與歐洲大部分國家一樣,屬於中上收入國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2024 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 34000 美元。[5] 然而,臺灣的平均物價遠低於幾乎所有其他富裕國家;進行這一調整(經濟學家稱之為「購買力平價」)後,臺灣成為除美國之外世界上平均人口超過 1000 萬的第二富裕國家。此外,正如我們將在下文討論的那樣,大多數資料顯示,臺灣比美國更加平等,這意味著臺灣很可能是世界上同等規模國家中,典型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因此,最好將臺灣視為世界上絕對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而不是中等收入國家。

臺灣經濟的行業重點也相對突出。儘管很難找到完全可比的資料,但臺灣幾乎可以肯定是世界上數位出口最密集的經濟體,電子產品和資訊通訊產品的出口約佔經濟總量的 31%,而以色列和韓國等其他主要技術出口國的此項比例還不到其一半。[6] 這一事實最為世人所熟知,因為它反映出:世界上大多數半導體,尤其是最先進的半導體,都是在臺灣製造的,臺灣也是富士康等智慧手機主要製造商的廠區與總部所在地。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 Development Bank)的資料,臺灣的稅收僅佔 GDP 的 11%,而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富裕國家俱樂部的平均水準為 34%。[7]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的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臺灣名列全球第四。[8]

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灣過去十年的經濟表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增長:在過去十年中,臺灣的實際 GDP 平均增長率為 3%,而 OECD(經合組織)的增長率不到 2%,美國略高於 2%,全球總體增長率為 2.7%[9]
  2. 失業率:臺灣過去十年的平均失業率穩定在 4% 以下,而 OECD 的平均失業率為 6%,美國為 5%,世界平均失業率約為 6%。
  3. 通貨膨脹: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過去十年來,臺灣的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 0-2% 之間,平均為 1.3%。
  4. 不平等:過去十年中,有關不平等統計資料的計算方法爭論十分激烈。臺灣的《家庭收支調查》採用較為傳統的方法,發現臺灣的不平等吉尼係數(從 0 代表完全平等到 1 代表完全不平等)在過去十年中一直穩定在 0.28 左右,與全球不平等程度較低的奧地利水平相當,遠低於美國的 0.4 左右。其他分析,包括伊曼紐爾·賽斯(Emmanuel Saez)、湯瑪斯·皮凱提(Thomas Piketty)和加布里埃爾·祖克曼(Gabriel Zucman)等經濟學家開創的創新但有爭議的行政方法,顯示臺灣收入最高的 1% 佔 19%,與美國的 21% 相差無幾,遠高於法國的 13%。然而,即使在這些資料中,臺灣收入最高的 1% 所佔比例在過去十年中也下降了約十分之一,而法國和美國的這一比例都有類似程度的上升。此外,最近一些研究認為,這些方法往往會在稅率較低、累進度較低的國家和時期,發現更高的不平等,因為它們依賴於稅收管理資料,難以充分考慮誘導性避稅。[10]鑒於臺灣的稅率遠低於美國或法國,若這些問題確實存在,它們很可能會導致臺灣不平等程度被大幅高估。[11]

綜合這些事實,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臺灣富裕且科技密集度極高,但其經濟表現保持強勁且相當平等,至少沒有變得更加不平等。如上文所述,經濟學家普遍將近期的許多經濟困境歸咎於科技的作用,包括增長緩慢、失業和不平等加劇。但在這個世界上資訊科技最密集的經濟體,情況似乎並非如此。

社會

由於臺灣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排除在外,對臺灣而言,國際可比的社會指標甚至比經濟指標還要困難。不過,我們還是找到了兩個時常被引用的社會指標的大致可比資料:孤獨感和自我報告的資訊成癮。臺灣老年人(65 歲以上)的孤獨感約為 10%,與世界上受影響最小的國家(主要在北歐)相近,好於北美(約 20%),也遠好於中国(超過 30%)。[12] 另一個比較是自我報告的手機成癮率,臺灣的比率相當高(約為 28%),但比美國(58%)低得多。[13]對受控物質成癮的比率差異甚至更大,報告至少每月使用非法藥物的美國人是嘗試過非法藥物的臺灣人的 10 倍。[14]

在富裕國家中,幾乎所有國家(尤其是美國)都由單一的宗教團體(如基督教)主導,而且在過去幾十年中,宗教信仰(包括歸屬感和參與度)急劇下降。[15]相比之下,臺灣的宗教要多樣化得多,四個不同宗教傳統的信徒比例大致相同:民間宗教、道教、佛教、西方宗教和少數民族宗教,不信教者的比例也大致相同。[16]同時,雖然這些群體之間有一些變化,但在過去幾十年中,臺灣不信教或不修行的人幾乎沒有顯著增加。[17]

政治

臺灣的民主品質,以及其抵禦技術驅動的境外訊息操弄的能力,得到了廣泛認可。自由之家[18]、經濟學人資訊部[19]、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和 V-Dem 等機構釋出的多項指數均將臺灣列為全球最自由、最有效的民主國家之一。[20]雖然臺灣在這些指數中的準確排名各不相同(從第一到僅在前 15%),然而,整體看來對臺灣的評價幾乎可說是亞洲最優秀的多元民主政體,也是成立不到 30 年引人注目的年輕民主國家。因此,臺灣至少被認為是亞洲最強大的民主政體,也是規模合理的最強大的年輕民主政體,許多人甚至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民主政體。此外,根據這些指數,在過去十年中,世界各個地區的民主程度普遍下降,而臺灣的民主得分卻大幅上升。

除了整體實力之外,臺灣還以抵禦極化現象、資訊戰和網路攻擊而著稱。根據各種資料進行的研究後發現,臺灣是世界上社會、種族和宗教兩極分化程度最低的發達國家之一,儘管有些研究發現自太陽花運動以來,政治兩極分化略有上升趨勢,但現已趨於和緩[21]。在情感兩極分化(對政治對手持有負面或敵意的個人態度)方面尤其如此,儘管民族認同的問題在許多臺灣選舉中依然是關鍵議題,但臺灣在情感極化程度上一直保持在全球最低的五個國家之列。政治菁英戲劇化且尖銳的表現,並沒有完全反映在社會中。[22]

儘管如此,分析報告一致普遍認為,臺灣是全球承受訊息攻勢量最大的地方。[23] 造成此矛盾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政治學家鮑爾和威爾遜發現的:與許多其他情況不同,境外資訊操弄未能加劇臺灣內部的黨派分歧。相反,它往往會激發出臺灣人反對境外勢力干涉的一致立場。[24]

法治

臺灣在許多調查中時常被評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甚至也是全球上人口超過 10 萬的國家中最安全的民主國家[25]。不過我們要先說,這類型的報告有很多資訊評比只能做一個國家/城市相互間概況的說明,不過臺灣適居的風土文化一直是其在國際上一個驕傲的特徵。[26]

臺灣的法律制度,也因其能夠適應包容性地解決長期存在的社會衝突而脫穎而出。2017 年,憲法法院裁定政府必須在兩年內透過同婚合法化的法律。在 2018 年就直接修訂民法舉行的公投失敗後,政府找到了一種創造性的方式來回應各方利益。許多反對同婚的人擔心,由於大家庭以姻親為紐帶的傳統,反對同婚的家庭成員可能會被迫參與其中。與此同時,大多數計劃利用這項新規定的年輕人對結婚的看法更加個人主義,以伴侶為基礎,也不希望將家人綁在一起,因此政府通過了一項合法化法案,將親屬關係排除在同婚關係之外。

應變

危機很少發生,而且機率很低。因此,很難知道臺灣在避免或緩解危機方面的表現如何。不過,也許最接近的是確實已知的全球緊急情況:大流行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Covid19。如上所述,在這一事件中,臺灣被全球公認為是世界上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在此我們將從數量上討論這一評價的原因。

在大流行早期階段,臺灣就贏得了國際讚譽的出色表現,在疫苗上市之前,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處於滾動封鎖狀態。我們可以將這一階段稱為大流行的「危機」階段,持續到 2021 年 4 月,疫苗在美國廣泛供應時為止。從疫情開始到 2021 年 4 月,臺灣僅有 12 人死於疫情,是當時全球具有準確統計的區域裡最低的。此外,臺灣在沒有封城的情況下實現了這一目標,並在 2020 年實現了僅次於愛爾蘭,所有富裕國家中最快的經濟增長。更廣泛來說,臺灣的醫療系統在過去十年裡,持續被 Numbeo 評為全球效率第一,雖然臺灣的預期壽命僅僅是世界上最高之一[27]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1 年中之後的「後危機」階段,臺灣的表現就不那麼引人注目了,在此一階段,疫苗的供應和接種率是應對挑戰最關鍵的結構部分。儘管臺灣基於此做了一系列準備、包含運用口罩外交來打破疫苗採購的困境,然而在面臨中国打壓與疫苗生產分發等種種問題時,仍然引發了廣泛的社會抱怨。當時,臺灣仍然是在有可靠數據的大型富裕地區中,位於死亡率最低、經濟表現最佳的領先群,但它在疫情前期的卓越領導,並沒有完全持續到後危機階段。這或許表明,危機(如太陽花和疫情)所培養的凝聚力和公民參與,能讓臺灣做出比世界任何地方都更有效的應對,但這些成果若要制度化並持續下去,還需要額外的關注和努力。這是重要的未來方向,我們在下文中會進一步討論。

另一項可以說明這項挑戰的、緩慢燃燒的危機是氣候變化。雖然臺灣與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將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寫入了法律,並因其實現這一目標的計劃而贏得了讚譽,但迄今為止,臺灣的淨零[28]等環境相關表現並非特別顯著[29]

儘管如此,臺灣的參與度和對制度的信任度,尤其是對民主制度的參與度和信任度卻異常之高。臺灣的投票率在沒有強制投票的國家中,是世界最高的之一。[30]91% 的人認為民主至少「相當好」,這與近年來,許多歷史悠久的民主國家民主支持率急劇下降,形成鮮明對比。[31]

作為經濟自由、充滿活力的參與式自由民主國家,臺灣既能為西方政治光譜上的所有觀點提供借鑑,也可以說是那些希望超越日益衰落的西方民主實踐的國家,最有說服力的範例。尤其是考慮到臺灣的起點: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或戰略地位、地緣政治環境脆弱;人口嚴重分化、非同質化且規模龐大;幾十年前才實現民主化,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從赤貧中崛起。

要了解臺灣獨特而戲劇性的數位民主實踐,與其在應對當今最棘手挑戰時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功之間的確切因果關係,無疑需要數十年的研究。然而,有鑒於此,在此期間,就像許多人對北歐國家和新加坡所做的一樣,闡明世界上最受推崇的數位民主國家策略背後的普遍哲學,似乎是至關重要的。本書的其餘部分,正是致力於這一任務。


  1. 零時政府宣言 將 g0v 定位成「無黨派、非營利、草根集結的公民運動」。本書作者之一貢獻的「萌典」 是 g0v 早期的專案之一。 ↩︎

  2. https://www.twreporter.org/a/g0v-civic-tech-community ↩︎

  3. 現場問卷 顯示,參與民眾以服務業為主。 ↩︎

  4. https://audreyt.github.io/0sdc.tw/zh ↩︎

  5. “GDP per Capita, Current Pric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n.d., https://www.imf.org/external/datamapper/NGDPDPC@WEO/ADVEC/WEOWORLD/TWN/CHN. ↩︎

  6. “Exports,” Trading Economics, n.d.,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country-list/exports. ↩︎

  7. “Key Indicators Databas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n.d., https://kidb.adb.org/economies/taipeichina; “Revenue Statistics 2015 - the United States,” OECD, 2015, https://www.oecd.org/tax/revenue-statistics-united-states.pdf. ↩︎

  8.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2023. https://www.heritage.org/index/. ↩︎

  9. “GDP Growth (Annual %),” World Bank, 2023.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kd.zg; “GDP per Capita, Current Pric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n.d., https://www.imf.org/external/datamapper/NGDPDPC@WEO/ADVEC/WEOWORLD/TWN/CHN. ↩︎

  10. Gerald Auten, and David Splinter,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Tax Data to Measure Long-Term Trend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November 14, 2023. https://doi.org/10.1086/728741. ↩︎

  11. The most interesting statistic we would like to report on is labor's share of income and its trends in Taiwan. However, to our knowledge no persuasive and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study of this exists. We hope to see more research on this soon. ↩︎

  12. S. Schroyen, N. Janssen, L. A. Duffner, M. Veenstra, E. Pyrovolaki, E. Salmon, and S. Adam, “Prevalence of Loneliness in Older Adults: A Scoping Review.” Health &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2023 (September 14, 2023): e7726692. https://doi.org/10.1155/2023/7726692. ↩︎

  13. “More than Half of Teens Admit Phone Addiction .” Taipei Times, February 4, 2020. https://www.taipeitimes.com/News/biz/archives/2020/02/04/2003730302; “Study Finds Nearly 57% of Americans Admit to Being Addicted to Their Phones - CBS Pittsburgh.” CBS News, August 30, 2023. https://www.cbsnews.com/pittsburgh/news/study-finds-nearly-57-of-americans-admit-to-being-addicted-to-their-phones/. ↩︎

  14. “NCDAS: Substance Abuse and Addiction Statistics [2020],” National Center for Drug Abuse Statistics, 2020, https://drugabusestatistics.org/; Ling-Yi Feng, and Jih-Heng Li,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in Taiwan,”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 33, no. 4 (March 2020): 1, https://doi.org/10.1097/yco.0000000000000604. ↩︎

  15. Ronald Inglehart, “Giving up on God: The Global Decline of Religion,” Foreign Affairs 99 (2020): 110. https://heinonline.org/HOL/LandingPage?handle=hein.journals/fora99&div=123&id=&page=. ↩︎

  16. “2022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Taiwan,”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June 8, 2023, https://www.ait.org.tw/2022-report-on-international-religious-freedom-taiwan/#:~:text=According%20to%20a%20survey%20by. ↩︎

  17. “Religion in Taiwan,”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January 12, 202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ligion_in_Taiwan. ↩︎

  18. “Freedom in the World,” Freedom House, 2023, https://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world. ↩︎

  19. “Democracy Index 2023,”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n.d., https://www.eiu.com/n/campaigns/democracy-index-2023. ↩︎

  20. “Democracy Indices,”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March 5, 202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mocracy_indices#:~:text=Democracy%20indices%20are%20quantitative%20and.. ↩︎

  21. Laura Silver, Janell Fetterolf, and Aidan Connaughton, “Diversity and Division in Advanced Economies,” Pew Research Center, October 13, 2021, https://www.pewresearch.org/global/2021/10/13/diversity-and-division-in-advanced-economies/.; ↩︎

  22. Andres Reiljan, Diego Garzia, Frederico Ferreira da Silva, and Alexander H. Trechsel. “Patterns of Affective Polarization toward Parties and Leaders across the Democratic World.”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18, no. 2 (2024): 654–70. https://doi.org/10.1017/S0003055423000485. ↩︎

  23. Adrian Rauchfleisch, Tzu-Hsuan Tseng, Jo-Ju Kao, and Yi-Ting Liu, “Taiwan’s Public Discourse about Disinformation: The Role of Journalism, Academia, and Politics,” Journalism Practice 17, no. 10 (August 18, 2022): 1–21, https://doi.org/10.1080/17512786.2022.2110928. ↩︎

  24. Fin Bauer, and Kimberly Wilson, “Reactions to China-Linked Fake News: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Taiwan,” The China Quarterly 249 (March 2022): 1–26. https://doi.org/10.1017/S030574102100134X. ↩︎

  25. “Crime Index by Country,” Numbeo, 2023, https://www.numbeo.com/crime/rankings_by_country.jsp. ↩︎

  26. “Taiwan: Crime Rate,” Statista, n.d,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319861/taiwan-crime-rate/#:~:text=In%202022%2C%20around%201%2C139%20crimes. ↩︎

  27. https://www.numbeo.com/health-care/rankings_by_country.jsp ↩︎

  28. https://eciu.net/netzerotracker, https://eastasiaforum.org/2023/08/12/taiwans-pioneering-pathway-to-net-zero-carbon-emissions/#:~:text=In%202022%2C%20Taiwan%20unveiled%20its,supported%20by%2012%20key%20strategies. ↩︎

  29. https://epi.yale.edu/epi-results/2022/component/epi ↩︎

  30. https://www.pewresearch.org/short-reads/2022/11/01/turnout-in-u-s-has-soared-in-recent-elections-but-by-some-measures-still-trails-that-of-many-other-countries/ ↩︎

  31. https://bti-project.org/en/reports/country-report/TWN 總之,雖然臺灣與所有國家一樣存在著重要的局限性,但它理應在全球典範中佔據領先地位,這一地位卻鮮有人給予它。西方左派對北歐國家的欽佩之情溢於言表,右派則對新加坡讚不絕口。雖然這些地方有重要的經驗教訓,而且事實上與臺灣有許多重要的重疊點,但很少有地方能像臺灣一樣,在應對當今主要挑戰方面提供廣泛的承諾,並且跨越典型的分歧。 ↩︎